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人物

彭欽軍:中科院高能固體激光重大計劃總設計師

Johnny 來源:中青報2015-04-18 我要評論(0 )   

彭欽軍一直從事激光物理、高功率全固態(tài)激光技術、變頻激光技術等研究,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與導師許祖彥院士的指導下,帶領團隊在

 
       彭欽軍一直從事激光物理、高功率全固態(tài)激光技術、變頻激光技術等研究,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與導師許祖彥院士的指導下,帶領團隊在固體激光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先進的重要進展,是中科院和理化所“135”兩個重大突破的技術負責人,其中主要研究進展如下:
 
    在高能固體激光研究方面 
    “十五”與“十一五”期間,在探索了多種高能固體激光產生的技術途徑后,總結出了“固體激光功率升高,光束質量非線性下降”的重大科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實現(xiàn)高亮高能固體激光技術的原創(chuàng)性方案(非相干多束時序合成),在中科院重大項目和863重點任務的支持下,驗證了原創(chuàng)性方案并取得了同類激光國際領先的研究結果。 “十二五”在取得上述重要進展的基礎上,中科院啟動了重大計劃與國家863啟動了重大任務,支持發(fā)展更高功率固體激光源研制。彭欽軍作為中科院高能固體激光重大計劃總設計師,我院高能激光創(chuàng)新交叉團隊負責人,在系統(tǒng)級任務中提出了系統(tǒng)兩個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思想,已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
 
    2013年7月,習總書記視察了中科院系統(tǒng)研發(fā)的縮比樣機。習主席講話時強調:“…增強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真正把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落到實處”。這就是一個原始創(chuàng)新驅動,協(xié)同我院多單位力量創(chuàng)新集成的實例。該任務是中科院層面 “135”重大突破之一,也是理化所“135”的重大突破之一。
 
    在變頻激光技術方面
 
     深紫外固體激光研究
     “十一五”財政部啟動了國家重大前沿裝備研制“深紫外固體激光源前沿裝備”項目,作為光源研制的項目副負責人,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KBBF晶體先進熱管理方法,,研制成功國際首臺深紫外ns 177.3nm激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穩(wěn)定輸出比以前提高了近20倍,同時研制了寬調諧(170-220nm)深紫外激光,最高輸出超過100mW,國際最高,為順利完成財政部重大裝備項目提供了關鍵光源。該項目被評價為我國高精尖儀器研制一個成功的典范,并入選2013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十二五”作為深紫外二期財政部任務“深紫外固態(tài)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與科技部儀器研制“深紫外固態(tài)激光源及其前沿裝備開發(fā)”的首席科學家,目前項目順利進行。該任務是理化所“135”的重大突破之一。
 
     鈉信標
     2006年,國內率先安排開展了新一代微秒體制鈉信標激光技術研究,并提出了波長精密調控的光熱控制方法,使波長調控與穩(wěn)定性大大提高,輸出功率達53W,世界最高,進行了3次外場試驗,國內首次產生了鈉導引星,是世界亮度最高的新一代鈉導引星,2013年8月,在TMT(正研制的國際最大光學望遠鏡項目,口徑30米)安排下,理化所與光電所在加拿大成功完成鈉信標外場試驗,被TMT評價為“巨大進展”,自此打破美國該技術對中國的禁運。2014年1月,白春禮院長祝賀:“理化所鈉信標激光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將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這是中國科學院人的自豪,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率先’的行動和體現(xiàn)。”
 
     短波紫外固體激光研究
     短波紫外激光是指波長200nm-300nm的激光,在GUO防、精細加工及前沿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同志提出了一條全新實現(xiàn)短波紫外的技術途徑,通過開發(fā)一種新波長的高功率基頻激光,并創(chuàng)新使用CBO晶體,研制出高功率特定波長短波紫外激光試驗樣機,實現(xiàn)從材料到器件、從器件到應用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鏈,本任務獲得了中科院重點項目與國家預研項目的支持,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該特種短波紫外激光已超過5W。
 
     短波紅外固體激光研究
     短波紅外固體激光是某大工程的核心光源。高功率高光束質量下波長調控是國內外難點,通過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了波長調控新機制,通過努力,在實驗上實現(xiàn)了短波紅外固體激光器的波長調控,滿足了系統(tǒng)技術要求,輸出功率達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完成正樣機研制,將生產數(shù)臺用于裝備,這是我國唯一一個世界領先的用于國家裝備的激光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

固體激光深紫外精細加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