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制造業(yè)"出海"的腳步日漸加快,"中國制造"或許不再會是一個單純的產地定義,更是一種能力的證明。今天咱們就來盤點,閃耀國際的“中國制造”背后,那些令國人驕傲的激光技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中國的橋
在世界橋梁業(yè)有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
在現(xiàn)代建筑、橋梁的建設過程中,超重大型H型鋼等型鋼鋼材使用已經比較廣泛。超重型鋼的生產制造,需要進行多次翻轉,一般都是采用行吊,利用鋼繩等對其進行人工吊裝旋轉。但由于工件尺寸的超重、超大,故采用傳統(tǒng)的翻轉方式操作效率低、難度大,同時會帶來安全隱患。這就需要有相應的專用翻轉設備,用以高效,安全、有序地實現(xiàn)超重型鋼的翻轉。
基于此,華工法利萊開發(fā)了一套能夠集自動化、智能化、高效率、高安全性的超重H型鋼翻轉裝置設備,以完成對超重型、大型的型鋼進行翻轉,提高該型鋼生產制造能力,為我國裝備制造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
中國無人機
無人機時代已經到來,而在民用無人機領域,“中國制造”正在成為閃亮的新名片:如今全球每賣出10架民用無人機,就有7架來自中國。
在航天航空設備的制造中,外殼采用特殊金屬材料制成,強度高、硬度高、耐高溫,普通的切割手段很難完成材料的加工,激光切割是一種高效的加工手段,可用激光切割加工飛機蒙皮、蜂窩結構,框架、翼彬,尾翼避板、直升機主旋翼、發(fā)動機機匣和火焰筒等。華工法利萊研發(fā)的三維五軸光纖激光切割機,提高產品質量和加工效率,降低設備投入和維護成本,適合對具有復雜曲面的三維工件進行高質量、高精度、高效率精密加工的激光切割。
中國高鐵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中國高鐵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制造”的優(yōu)秀代表,贏得眾多“世界之最”,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國家名片”。
當前,高鐵、航空不斷向大載荷、高速、高機動性能方向發(fā)展,如中國高鐵的設計時速最高已達350公里,傳統(tǒng)強化養(yǎng)護方法已很難滿足關鍵零部件易損部位的強韌性和抗疲勞問題。
由華工激光牽頭的“高效智能激光強化裝備研制及在鐵路、航空領域關鍵部件上的示范應用”國家科技重點研發(fā)專項完成后,將會使高鐵鋼軌耐磨壽命提高10倍以上,從而使得鋼軌的換軌次數(shù)減少50%,則全路推廣使用該技術之后每年的直接經濟效益將達到16億元人民幣以上。
中國汽車
不得不說,近年來咱們的國產車狠抓技術和質量,在產品力上已經在逐步接近合資車的水平了。除了“第三世界國家”,以俄羅斯為首的超級大國也對國產車也是青睞有加。如果大家有機會到國外旅游,說不準就能看見中國品牌在海外的4S店。
德國提出的工業(yè)4.0,還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智能制造都是核心,而大功率激光切割、自動化焊接,以及用激光給汽車白車身做焊接等,恰恰是華工激光的專長。
華工激光圍繞客戶需求攻關自動化激光產線,與世界500強企業(yè)達成合作;公司憑借“汽車制造中的高品質高效率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手機
短短數(shù)年,手機行業(yè)格局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印度,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在非洲已經超過40%,在歐洲市場也超過了20%。說起手機,如今外國人想到的不僅有蘋果、三星,還有華為、小米。
而你知道嗎,“激光”作為一種先進加工技術,在手機制造過程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手機logo為例,曾經傳統(tǒng)的辦法都是運用絲印在外表進行打印,打印效果不甚理想,且運用油墨成份含重金屬化學元素,也不環(huán)保。激光打標具有清潔無污染的優(yōu)勢,打標效果美觀清晰度高,永久不可擦除,目前主流國產手機logo均采用激光打標進行標識。
2003年,中國第1臺光纖激光打標機就已經在華工激光誕生。目前,華工激光多款激光打標機型服務于世界頂尖級3C電子產品制造商。
中國家電
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的深度融合,讓家電變得更“懂你”,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如今,全球家電“中國造”廣為人知、廣為人用,我國家電業(yè)以創(chuàng)新驅動演繹著驚艷世界的新傳奇。
“中國制造2025”、“智能工廠”、“工業(yè)4.0“等概念層出疊見,深處制造業(yè)改革洪流的今天,為迎接傳統(tǒng)產業(yè)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升級,美的集團與華工激光展開深度合作,運用當下最先進的激光打標技術對“空調標簽產品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將原有塑料標簽整體換成激光標記,加工方式由傳統(tǒng)的人工貼標改為激光自動打碼,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更加環(huán)保。
對華工激光而言,這次與美的空調合作,是激光技術應用于白色家電領域的一個起點,面對這片市場“新藍海”,華工激光將持續(xù)創(chuàng)新,為白色家電提供更豐富的激光技術與服務,助力家電制造業(yè)邁向“智能制造”更高端。
中國已經造出了自己的航母、自己的商用大飛機,中國的高鐵在以制造聞名全球的德國受到熱捧,中國的華為在與國外頂尖品牌的正面交鋒中毫不遜色,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上風力發(fā)電機,中國的造船業(yè)更是摘下了業(yè)內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更不要說中國人建造的大橋已經遍布世界各個高山峽谷和大江大河……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戰(zhàn)略背景下,傳統(tǒng)工業(yè)制造業(yè)面臨深度轉型,其中一個方向就是效率提升的同時轉向附加值更高、技術壁壘更高的高端精密加工,而激光加工完全符合于這一主旨。華工激光作為中國激光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正通過不斷技術積累,在器件、裝備及應用等方面持續(xù)創(chuàng)新,引領激光智能先進制造,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一路向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