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云計算、移動寬帶、DC等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傳輸帶寬需求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2012年9月的日內瓦IEEE全會上,在包括華為在內的整個產業(yè)鏈的聯(lián)合推動下,IEEE成員單位達成共識:選擇400GE作為100GE之后的下一代以太網速率,從而正式開啟400GE的標準化進程。但從互聯(lián)網業(yè)務與網絡流量看,400G速率仍然不能滿足未來帶寬的持續(xù)增長,因此Tbit/s量級的傳輸需求一定會到來,這也將成為400G之后下一代光傳送技術要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超100G高速光傳輸面臨挑戰(zhàn)
當前的100G WDM/OTN商用系統(tǒng)能提供8T(C band SE=2)的傳輸容量,預計在2015/2016年開始商用部署的400G WDM/OTN系統(tǒng),能提供16T到20T(C band SE=4-5)的傳輸容量。而Tbit/s量級WDM系統(tǒng),則需要提供約40T(C band SE=6-10)的傳輸容量,并實現(xiàn)超過1000km的無電中繼傳輸才有價值。
當前,光纖的傳輸容量(考慮傳輸距離需求)已經逼近信道的香農極限,香農理論決定了系統(tǒng)的頻譜效率越高(容量越大),信號無誤碼傳輸需要的信噪比就越高,而過高的信噪比需求會導致光傳輸距離急劇減少。而且,在WDM系統(tǒng)中,光纖的非線性效應也對入纖的信號功率有限制(不能夠無限提升發(fā)射光功率),進而限制了信噪比,壓縮了提升頻譜效率的技術空間。針對400G和Tbit/s量級速率,如何實現(xiàn)高頻譜效率(大容量)、長距離、低成本的傳輸是高速光傳輸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Flex 2T光傳輸解決方案應對挑戰(zhàn)
從理論限制、光電器件與材料、工程工藝技術的綜合發(fā)展來看,以太網速率不太可能再像以前一樣按照10倍遞增的速度發(fā)展,在400GE之后,以太網速率會進一步演進到Tbit/s量級是業(yè)界的共識,但具體是1Tbit/s、1.6Tbit/s、2Tbit/s、4Tbit/s,目前還沒有定論。綜合來看,400GE之后最有可能的是1.6TE(低于4倍遞增缺乏競爭力,10倍遞增技術實現(xiàn)上存在巨大難度,4倍可能是最佳的選擇)。考慮OTN以及FEC開銷之后,波分側速率為2T左右,并且超100G高速光傳輸技術不是一個單一的光模塊技術,而是一系列光電、管控技術的集成。因此,華為提出具備集中傳送控制器的Flex 2T高速光傳輸解決方案。
華為Flex 2T光傳輸解決方案具有“彈性管道”、“即時帶寬”、“編程光網”三大特性,可使傳統(tǒng)的“啞管道”變?yōu)橹悄芄艿馈?/p>
剖析Flex 2T五大關鍵技術
Flex 2T光傳輸解決方案具有Flex TRx及iODSP/FEC、Flex ROADM、Flex OTN、集中傳送控制器、新型光放大器與新型光纖五大關鍵技術。下文將詳細闡述。
關鍵技術之一:Flex TRx及iODSP/FEC
傳輸速率越來越高,在滿足傳輸距離的基礎上,單個波長已經無法支持Tbit/s量級長途傳輸。未來的Flex Tbit/s量級光傳輸將采用多子載波模式,通過在發(fā)射端采用DAC/iODSP/FEC encoding,接收端采用ADC/iODSP/FEC decoding,用一套硬件、軟件控制提供多種編碼調制/FEC模式,靈活適配多種應用場景。
傳統(tǒng)的Transceiver適用場景單一,而Flex Transceiver(以下簡稱Flex TRx)僅需通過簡單的軟件配置,即可根據實際業(yè)務情況,實現(xiàn)速率可變、帶寬可變和傳輸距離可變,對光層帶寬資源進行合理優(yōu)化分配,實現(xiàn)流量的精細化運營。Flex Transceiver的靈活特性可以通過控制子載波數目、子載波波特率、子載波的調制格式和iODSP功能模塊/FEC類型與開銷等實現(xiàn);可基于e-OFDM、e-Nyquist WDM等載波復用技術實現(xiàn)載波數目的按需配置;可基于時鐘自適應的ADC/DAC時鐘恢復技術實現(xiàn)從低到高的多個符號速率調整;可基于動態(tài)星座圖映射和多電平IQ調制實現(xiàn)xPSK和xQAM多種調制格式的任意組合及切換。
與Flex 的TRX技術相適配,發(fā)射端iODSP可進行信道預失真、波形預加重、調制器帶寬預補償、光纖非線性預補償以及光譜預整形的綜合處理來提升光系統(tǒng)的傳輸性能;接收端iODSP可以在電域補償光纖線路中的色散展寬、WSS光濾波損傷、非線性損傷,快速進行偏振跟蹤與偏振態(tài)延時補償、激光器頻差補償和載波相位恢復等。同時基于自適應超級FEC來實現(xiàn)硬判決、軟判決、軟&硬混合判決譯碼、實現(xiàn)從低到高FEC開銷的自動配置與前后級聯(lián),實現(xiàn)根據網絡時延需求和功耗需求配置FEC譯碼參數。
iODSP/FEC最關鍵的一點是具備ASIC芯片的動態(tài)功耗管理功能,在滿足網絡部署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可基于網絡鏈路的實際需求打開或者關閉功能模塊,并配置算法參數,以此調整芯片運行功耗,最大程度減少能耗需求,實現(xiàn)綠色網絡。
關鍵技術之二:Flex ROADM
在傳統(tǒng)DWDM技術中,各種分合波器件如Mux、Demux、WSS、ROADM等都是基于固定的帶寬柵格(Grid)定義,如50GHz/100GHz;而在Flex Terabits光網絡中,為了支持新型超高速數據傳輸并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系統(tǒng)根據各信號需要的頻譜分配不同的帶寬(如37.5GHz、50GHz、75GHz、100GHz、125GHz等),并以一個較為精細的步長(如12.5GHz、6.25GHz等)進行間隔調整。因此,在Flex Terabits光網絡中,所有的分合波器件與模塊(含WSS、ROADM)需要能夠進行動態(tài)帶寬分配,其分配的帶寬不再根據現(xiàn)有的ITU-T DWDM標準中定義的固定柵格,而是根據動態(tài)帶寬數據傳輸的需求來調整和分配。
關鍵技術之三:Flex OTN
傳統(tǒng)的OTN通過GMP技術實現(xiàn)對TDM/IP等多業(yè)務的封裝和承載,但隨著業(yè)務速率的提升,基于固定速率OTUk接口的映射、封裝、成幀處理已經不能滿足運營商對超寬帶和靈活可配置帶寬的需求,且不同的OTUk需要不同的硬件與之對應,也無法與具備可軟件編程的光物理層單元相適配。
華為提出了靈活光傳送網(Flex OTN)整體解決方案,在客戶側定義靈活的客戶封裝容器,滿足任意多樣化業(yè)務、超大顆粒業(yè)務承載需求,在線路側定義靈活的線路傳送速率,滿足運營商對光頻譜帶寬資源的精細化運營,提供端到端彈性傳送管道,提高整體網絡運營效率。
Flex OTN主要由服務層和傳送層構成。服務層面向業(yè)務,通過提供低階ODUFlex可變封裝容器,根據實際業(yè)務大小靈活映射封裝,滿足任意業(yè)務承載需求。傳送層面向光物理資源,提供階梯可變線速接口OTUCn,OTUCn為n倍100G速率(n可變),根據實際光物理資源進行最優(yōu)配置。例如,其可根據需求,提供200G、300G、…、n*100G等系列多等級靈活速率線路接口,引入Flex OTN,使得OTN可與可編程光線路完美結合,既擴展了OTN的靈活性,又與現(xiàn)網兼容。Flex OTN的引入不會帶來OTN體系大的變化和硬件成本提升,很好地滿足了對未來多業(yè)務靈活、高效率的承載,同時又能夠滿足運營商對光頻譜帶寬資源的精細化運營需求。
關鍵技術之四:集中傳送控制器
可編程傳送控制器通過與網絡設備層的控制接口,提供跨多設備形態(tài)的統(tǒng)一控制,實現(xiàn)從動態(tài)云業(yè)務到基于Flex硬件的彈性管道端到端統(tǒng)一控制;通過與應用層的開放式API,使應用可以驅動網絡,快速即時重構網絡硬件系統(tǒng),實現(xiàn)可編程化的光網絡, 滿足用戶動態(tài)實時性以及個性化服務需求;通過集中式的控制理念,使業(yè)務多層流量疏導更加智能、可控,全網資源利用率得以最大化提升,業(yè)務端到端質量得到有效保證。這種基于集中式管理、標準化控制以及開放式API的軟件定義管理方式,使傳送網從啞管道轉變成智能管道,管道作為業(yè)務的一部分為運營商提供“OaaS”增值服務(Optical as a Service)。
可編程傳送控制器主要包含兩層:物理網絡控制層及南向接口,抽象網絡控制層及北向接口。通過南向接口,物理網絡控制層從網絡中收集并維護拓撲信息及TE信息,并對物理傳送網絡進行連接的建立、修改、刪除、光層性能監(jiān)控與調測等配置;同時對網絡中已經建立的連接進行維護。抽象網絡控制層可以對傳送網絡資源進行抽象,向應用層隱藏傳送網絡的內部細節(jié);同時,向應用層提供開放接口,使應用層可以根據應用需求,使用傳送網絡資源。在抽象網絡控制層中,運營商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可在傳送網控制器上開發(fā)和安裝相應的控制插件,適配不同的應用對網絡的不同需求。典型的網絡控制插件如業(yè)務路徑計算插件、虛擬化控制插件等。
關鍵技術之五:新型光放大器與新型光纖
超100G高速光傳輸系統(tǒng)主要受功率/損耗和OSNR限制,考慮到長距離傳輸需求,先進的二階、三階拉曼放大器,以及新型光纖等成為業(yè)界的關注點。
相比傳統(tǒng)商用的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拉曼光放大器(Raman OA)和相位敏感型放大器 (PSA)具有更低的噪聲指數,是未來通信系統(tǒng)中低噪聲放大的重要光放技術。PSA的小信號增益大,噪聲小,并可以實現(xiàn)相位再生,這些特性使得PSA對于未來的1T+系統(tǒng)較有吸引力。但是PSA的應用仍然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偏振敏感、多波長工作困難,帶寬受限,伴隨四波混頻等問題。相比PSA,Raman OA技術則成熟很多,并已經在商用DWDM系統(tǒng)中使用。而現(xiàn)階段分布式Raman OA和EDFA相結合的Hybrid光放大器正受到業(yè)界重點關注,它具有比Raman OA更高的增益,比EDFA更低的噪聲指數,結合二者各自的優(yōu)點同時又平衡了相應的缺點。
但是,目前商用的拉曼放大器在增益、安全、OAM、成本等方面,仍然不如EDFA,因此研究開發(fā)滿足Tbit/s量級傳輸的新型高增益、低成本、安全的高階拉曼放大器勢在必行。
現(xiàn)有網絡大多基于G.652/655 SMF光纖,為了適應諸如1T+等高速傳輸系統(tǒng),研究者正致力于開發(fā)具有大有效面積/低非線性、低損耗、擴展傳輸窗口等特性的新型光纖,以改進非線性容限并降低損耗,這樣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入纖功率,繼而延長傳輸距離。舉例而言,基于低折射率包層摻雜或光子晶體結構的純硅纖芯光纖(PSCF),相比SMF具有更低的傳輸損耗,實驗證明其抗非線性性能也優(yōu)異。除了折射率引導光纖之外,還有空芯光子帶隙光纖、多模多核光纖等也是業(yè)界目前研究的熱點,目前還在學術研究階段。
可見,華為Flex 2T解決方案將引領高速光傳輸向數字化、軟件化方向發(fā)展,構建可變帶寬光網絡,滿足未來不同業(yè)務的快速部署、帶寬的按需分配、網絡的易維易管等要求,能夠靈活承載不同速率的業(yè)務,幫助運營商有效降低TCO,提升盈利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