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解決方案

新型植入裝置利用激光向耳朵發(fā)射聲音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學報告》2017-12-04 我要評論(0 )   

圖片來源:T.M.O.Pictures / Alamy Stock Photo閃爍的燈光并不只是為了圣誕樹。一種新的植入裝置利用光脈沖刺激聽覺神經,從而改

 
 
圖片來源:T.M.O.Pictures / Alamy Stock Photo
 
閃爍的燈光并不只是為了圣誕樹。一種新的植入裝置利用光脈沖刺激聽覺神經,從而改善了現有的耳蝸植入物。
 
傳統(tǒng)植入物依賴于一系列直接靠在內耳膜上的電極,并且利用電信號刺激下方的聽覺神經。不過,植入它們可能進一步損傷聽力,同時電流會很輕易地在神經組織中擴散,從而刺激附近細胞。對病人來說,這是一種噪音。
 
一項由瑞士電子與微科技中心協調開展的研究基于最近發(fā)現的光聲效應,即細胞可被紅外光脈沖刺激。不過,這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一度成為一些爭議的來源。
 
一種理論認為,它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為用光脈沖快速加熱的神經細胞導致其去極化,從而觸發(fā)動作電位。另一種競爭性的理論是,激光脈沖迅速加熱內耳中的水分子,從而引發(fā)令頭發(fā)振動的微小沖擊。這和聲波通常起作用的方式相似。
 
如今,來自德國漢諾威激光中心的Nicole Kallweit和同事發(fā)現了支持后一種理論的證據:他們的系統(tǒng)在聽覺神經完好但失去頭發(fā)細胞的豚鼠中無法發(fā)揮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這支持了光聲刺激理論。他們打算利用這種對聲光效應的改良,開發(fā)新一代耳蝸植入物。研發(fā)這種設備是耗資400萬歐元且由歐盟提供部分資助的“產生自然光聲的主動式植入物”項目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的下一個關注點是讓該系統(tǒng)變得更加節(jié)能,從而使電池持續(xù)更長時間?,F有耳蝸植入物將不會被代替。相反,很有可能兩種技術會被結合起來,從而為患者提供既擁有更大靈活性又能隨著時間流逝適應其需求的系統(tǒng)。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耳朵聲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